二次供水设备从出厂到入户安装,水要经历多个环节。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晏明全介绍,现在市证管网供水流程是:自来水厂抽取地下水源 ——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通过市证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因为水压不够,通常还需要采取水箱加压、消毒等措施进行二次供水。
安全饮水重在二次供水
一些老旧小区的二次供水设备老导致自来水水锈、水垢、浑浊,带颜色。居民不敢喝,只能购买纯净水或去供水处打水。老旧小区自来水水质怎样改善?怎样才能让住户喝好喝的水,健康的水?解决了“喝水难”,现在迎来了“水难喝”“不敢喝”。
案例1: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王女士,甚至不敢饮用烧开的自来水,只能喝水站送的桶装水。“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自来水放出来后有粉末状污垢。关上家里的水闸再打开水龙头,出来的水有点泛红,好多水锈。”
案例2:陈大爷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扰。他家位于北京市原崇文区,小区建于90年代初。为了喝到放心水,老两口不得不每天上下楼梯,到小区的纯净水供水处打水,“感觉就像回到了以前没通自来水的时候。打水又麻烦又不划算!”
案例3:家住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的曲女士也碰到了管道漏水问题。“前来修理的工人说,这栋房龄超过50年的老楼里,大部分管道已经严重生锈了。由于很难更换整根管道,水锈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生漏水也只能漏哪儿补哪儿。”曲女士说,之前有消息说要翻新管网,但到现在也没解决。
供水入户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地区92.1%的用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如今,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反映“水难喝”“不敢喝”。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解决?
1、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年久失修是水质不理想的主因
2、“多龙治水”成本高,使管网维护改造难度大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宣传部部长梁丽介绍说,集团建立了三级水质检测制度,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终端用户水进行监控,保证水质达到106项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集团还接受第三方卫生部门对水质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测。
业内专家认为,影响入户水质的关键,很多时候在于供水的“最后一公里”。晏明全说,部分老旧小区的自来水水质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小区供水管道老化严重,小区初建时更多考虑如何供水,对管网材质、水箱位置等考虑不多。很多老旧小区的水管以铸铁管道为主,时间一长容易生锈。管道被锈蚀后会部分脱落,导致入户水变浑变色,甚至造成漏水。
事实上,像曲女士所在小区那样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年久失修的情况不在少数。专家分析,城市供水系统比较复杂,大面积维护改造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困难之一,是管理权责分散、不统一、不规范且无法可依
王女士曾拨打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客户呼叫中心反映水锈问题,接线员表示,市民家里的自来水问题该向谁反映,取决于水费交给谁。如果是去银行缴费,则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如果交给物业,则由物业负责。而王女士联系小区物业时,负责人却表示,小区居民楼楼层偏低,不存在二次供水,由市政管道直接输送。于是,她又咨询了市政部门,对方表示只负责公共管网的检测维修,小区内部管网归产权单位、物业服务公司或住建部门管理。“问了一圈,自来水公司和物业管理也是互相踢皮球,对供水管理没有实质的。”王女士困惑地说。
专家指出:目前北京市自来水系统属于非统管,即供水前、中、后分属自来水集团、市政、物业、住建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管网维护改造可能涉及多个供水系统,需要统筹协调,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困难之二,是成本过高。
同时,不少市民提到,“老旧小区管网维护困难,是不是因为钱的问题?咱们平时交的水费里不是包含管网维护费用了吗?”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表示,现行自来水价格无法覆盖“全成本”。“虽然居民可能感觉水费不便宜,但实际上现行水价普遍还不到全成本水价的50%。”薛涛说,“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久,所用材料旧,管网翻新成本将远远超出水价支撑能力。”
稳妥推进水价改革,消除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真空,改善入户水质
“公众普遍认为自来水是政府提供的基础性公共产品,产品的公益性阻碍了水价的正常提升。实际上,自来水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涨价速度最慢的原因之一。”薛涛建议,为改善老旧小区住户水质,一方面,可以在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实现统筹管理,加大协调力度,避免互相推诿。另一方面,可以稳妥推进适度的水价改革,并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以激发市场活力。
大部分市民表示,只要能喝上放心水,可以接受自来水适度涨价。
“有了价格改革这个基础条件,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薛涛说,还可以在一定领域内试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不同城市、区域间实行差别水价和差异化供水,建立良性竞争格局,先进带动落后。
薛涛同时强调,PPP不是万能钥匙,城市供水是统网统调,一旦发生管道爆裂等问题,比起政府部门,企业在这方面明显缺乏经验和协调、统筹能力。“城市供水有较强的公益性,即便逐步开放市场,也应弱化融资功能,严格考核相关企业资质,保证自来水供应的安全性。”薛涛认为。
虽然供水系统全面推行PPP为时尚早,也不尽现实,但有部分老旧小区通过将小区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管理服务外包,让自来水安全流过了“最后一公里”。业内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还不少。
以二次供水设施为例。虽然《物权法》界定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为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应承担维护职责;《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规定,二次供水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但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一批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老旧居民小区无人管理或由业主自发管理,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堪忧。
针对这些老旧小区存在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真空,一些城市采取政府出资改造,或者按照政府、居民用户、供水企业各出一点的原则筹集改造资金,改造后移交供水企业,通过收取二次供水服务费的方式进行日常维护管理,较好地改善了水质。
推荐资讯
- 2018-02-08紫外线消毒器的杀菌灯和镇流器配置到底有多重要呢?
- 2018-01-19不锈钢水箱在管道连接上的四种方式
- 2018-01-18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如今已被广泛使用
- 2018-01-1834层的二次供水设备,一般会安装在几楼呢?
- 2017-12-07决定不锈钢保温水箱价格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 2017-11-24旋流防止器带动流体设备行业不断前行
- 2017-11-22液位控制器未来的市场前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 2017-11-22紫外线消毒器厂家为您进行一次深入的讲解!
- 2017-09-20无负压供水设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使用?
- 2017-09-19磁翻板液位计盲区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 2017-09-18雷达液位计操作人员使用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 2017-09-15为什么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在水泵切换时,变频器输出不...